隨手一翻《奔跑吧》總導演姚譯添更新寥寥的微博,差不多就是一個“大型欠覺現(xiàn)場”。把一天24小時過出72個小時的飽和度。有人說,真人秀靠的就是制作團隊和節(jié)目嘉賓之間“相愛相殺”的對抗關系,這種張力一旦有了,高手過招,棋逢對手,絕對好看。
工作人員幾乎不眠不休和節(jié)目死磕,新一季《奔跑吧》果然不同凡響。開篇第一期跑進聯(lián)合國挑戰(zhàn)全英文演講,整得兄弟團每個人都一度處在崩潰的邊緣,鄧超甚至發(fā)出靈魂拷問:“人生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結果,這還不是挑戰(zhàn)的盡頭——第四期,他們在杭州遭遇了節(jié)目組號稱的“《奔跑吧》有史以來最不可能完成的一次任務”:經過兩天集訓,和15支國際名校龍舟隊一決高下,挑戰(zhàn)2000米環(huán)繞賽。
“大魔王”姚譯添強調,“這是真正的、國際性的龍舟比賽,所以是要來真的。”兄弟團反問:“這一季哪次不是來真的?”
這一次的“龍舟特輯”,已經完全跳脫了綜藝節(jié)目的競技游戲范疇,它是嚴格按照國際規(guī)格、賽事水準來策劃、發(fā)起,并成功執(zhí)行的一場全球青年文化交流體育盛會。
借用兄弟團的一句口頭禪,《奔跑吧》節(jié)目組才是真正的不斷“搞事情”。站在這一季,回頭看他們在過去四年里73人一起跳繩挑戰(zhàn)吉尼斯、橫渡長江、和電車賽跑、還有黃河邊上情懷激蕩的《黃河大合唱》……連《奔跑吧》制作團隊自己都想問自己一句:人生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
“龍舟是一個激流勇進的項目,它和《奔跑吧》的氣質很像”
3月28日,《奔跑吧》節(jié)目官方公布了以“兄弟龍舟隊”為主題的主視覺海報。
5月4日,青年節(jié)。眾多粉絲翹首以待的“龍舟特輯”終于揭開面紗。“燃”是許多觀眾對這場國際學霸“王者之戰(zhàn)”的第一感受。
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國際名校龍舟隊在節(jié)目依次出場,并和“兄弟團”在一場爭分奪秒的友誼挑戰(zhàn)賽中,拉開了活動帷幕。
這些世界青年也都是貨真價實的龍舟運動健兒。“兄弟團”要和他們同場競技,沒有點基礎實力打底可不行。節(jié)目邀來惠若琪、武大靖、蘇炳添、張國偉、何猷君五位行業(yè)精英助陣,還請出皮劃艇世界冠軍、國際搜救教練聯(lián)盟亞洲首位R4女教官、現(xiàn)任浙江大學教練的許亞萍,幫助兄弟團完成賽前訓練。
本次“龍舟特輯”的關鍵促成者,正是浙江衛(wèi)視副總監(jiān)兼節(jié)目中心主任、《奔跑吧》總統(tǒng)籌周冬梅和許亞萍教練。
許教練至今清晰記得,她接到周冬梅電話咨詢的那天,是去年的11月29號,“冬梅問了我很多關于龍舟運動的問題,我們心有靈犀,都想到了綜藝和體育的結合。當時,她沒有明說是什么節(jié)目,我還特別建議,最好可以和跑男這樣的節(jié)目合作,她就笑了,對我說,肯定會把龍舟推廣好。對我自己來說,我很想做這樣的事情,之前我們也聯(lián)合其他名校一起做過賽事,但是影響力和傳播力可能都沒有這次這么大。在我眼里,這次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本次活動從初步達成意向到具體操作執(zhí)行,只有短短不到四個月。時間緊、任務重,中間還經歷了圣誕、元旦和春節(jié),幾百封郵件來來回回、反反復復,有很多時間都是在確認和等待之中度過的。
從幕后的核心策劃和組織者之一,再到走進節(jié)目擔任兄弟團們的龍舟教練,許亞萍對風靡熒屏的《奔跑吧》有了全新的認識,“常規(guī)的戶外真人秀就是在一個小場地做做游戲,但是這次錄制我的感受完全不同,我們邀請了國際名校、國際裁判,涉及了六七個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組織、確認,工程量非常浩大。在和《奔跑吧》制作團隊共事的這段時間里,我個人是非常感動的,這是一支值得我們尊重的年輕隊伍,他們經常忙到半夜,最忙的時候飯都顧不上吃,安全啊、場地啊、器材啊,事無巨細逐一落實到位。就像一支備用的龍舟隊一樣,時刻準備著上場迎戰(zhàn)!
許亞萍說,龍舟是一個激流勇進的項目,它和跑男的氣質很像。哪怕經歷再多的痛苦、壓力和緊張,起起伏伏,但是大家齊心協(xié)力,一鼓作氣,一定能夠沖向勝利的終點,“錄制完成的時候,我看到現(xiàn)場很多人都哭了。我知道,他們經歷了心理壓力非常大的一次自我挑戰(zhàn)。”
雖說過程無比繁復、瑣碎和煎熬,許亞萍的內心卻是興奮而激動的。
身為一個有過媒體從業(yè)經歷的體育人,她特別期盼能有這樣的機會,推廣她一直致力的水上運動教育,“在整個世界范圍內,相比其他水上運動比如皮劃艇、賽艇、帆船的優(yōu)雅,龍舟有鼓手為靈魂,它有力量、聚人心,可以通過運動爆發(fā)中國人骨子里的精氣神,同時還有豐富的愛國情懷和人文內涵,所以傳承千年而歷久彌新!
“我們的體育賽場,非常需要本土文化的植入;蛟S我們暫時達不到沖浪、帆船之類馳騁海洋的運動普及,可是在我們內陸的平靜水域之上,龍舟這樣的優(yōu)秀文化應該發(fā)揚光大開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舟以飽滿的活力和極具特色的形式,吸引了全世界85個國家和地區(qū)開展這項運動。本次賽事的參賽選手中,有來自生物學、臨床醫(yī)學、法學、物理、天文等等各種專業(yè)的高校精英,他們出于對龍舟的喜愛,組建了龍舟隊。
這樣的反差,進一步激發(fā)了許亞萍做好這次活動的熱切心情。本次首屆國際名校學霸龍舟賽在組織的過程中,雖然得到了眾多名校的積極響應。
許亞萍說:“我們的體育太需要媒體的宣傳了,目前遇到的很大一個困難在于國人總把體育和文化分開,它們其實應該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包括綜藝、包括音樂。很想問一句,我們有過一部成功的關于體育的影視作品嗎?”
“以前只知道這檔節(jié)目很多人看,但是我在認真參與了之后,發(fā)自內心覺得,這不是個一笑而過的節(jié)目”,許亞萍說,一開始我擔心他們太有光環(huán),如果我按照運動員的要求來,是不是太狠;放松一些呢,又怕達不到訓練效果,結果他們非常配合。我能感覺到他們對于體育人的尊重,而且有真正推廣這項運動的意愿,不是走過場、做樣子;訓練的時候,我沒有手軟,他們也堅持了下來,非常不容易。
新一季《奔跑吧》播出以來,從第一期的聯(lián)合國演講到這一次的龍舟特輯,節(jié)目整體顯示出打破過去、超越自我的雄心壯志,不斷刷新大眾對于國產綜藝的已有認知。站在今天回憶跑男四年走過的路,它似乎已經找到了不斷激活節(jié)目生命力的“關鍵按鈕”。
周冬梅說,“很多人都有一種偏見,認為綜藝節(jié)目就是打打鬧鬧、跑跑跳跳,沒有什么內涵,但是我們就是要不斷突破傳統(tǒng)的框架和邊界,在內容的疆域里越走越寬廣,去年的成功案例給了我們團隊非常大的激勵,可以說叫好又叫座。這一季我們第一站走進奧地利。節(jié)目開播之際恰逢奧地利代表團訪華,臨時提檔配合這一重要事件,這極好展現(xiàn)了《奔跑吧》文化外交的特殊功能,通過國民綜藝的文化交流也是被兩國年輕人所容易去接受的!
“跑男”誕生之后,許多同類節(jié)目跟進,這檔“國民綜藝”卻一直遙遙領先,站穩(wěn)位。在一路伴隨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周冬梅看來,“我們的付出真的是外界很難想象的。
經過幾年的合作,節(jié)目和藝人之間建立起了高度的默契和信任,他們都已經習慣了“加壓”和“克難”。挑戰(zhàn)本來就是各種各樣的,《奔跑吧》決定把彈簧壓得緊一點、更緊一點、再緊一點,把任務的外延擴大,內涵往縱深去走。
周冬梅開玩笑說,我們都快把他們逼到要“翻臉”的地步了,“他們問我們,你們考慮到我們能完成了嗎?我和他們說,我們一起走過了四年,彼此的感情就和親人一樣,也許我們了解你們比你們自己還要多!
每位嘉賓都看得出來,《奔跑吧》每一次的節(jié)目錄制到底花了多大心思,作出了多么大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就像他們自己說的,《奔跑吧》不斷刷新著他們對綜藝節(jié)目的理解,同時拓寬了自己的邊界,嘗試了很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每一次都是難得的人生體驗。
這次龍舟賽結束的時候,祖藍是第一個哭的,他是鼓手,承受的壓力太大,兄弟們要在他的指揮之下一起劃船。周冬梅有注意到,即便休息的時候,他的手也一直在拍鼓,“不瘋魔,不成活。我相信那種滿足不是別的東西可以帶來的。維也納的時候他們也特別興奮,那種在挑戰(zhàn)成功之后的宣泄、滿足,無與倫比。”
兄弟團在這檔不斷激發(fā)他們潛能的節(jié)目中,交付了自己全部的身心和喜怒哀樂。面對演講的恐懼是真的,記憶單詞的癲狂是真的,欠缺自信的焦慮是真的,但是他們知道自己在挑戰(zhàn)的是一件值得付諸心力的工作,他們在向年輕人和孩子們傳遞能量,代表中國藝人展示國際風采,也擔負著傳播中國文化的神圣使命。
極致的環(huán)境,才會迸發(fā)出美妙的火花。
周冬梅記得很多流淚的時刻,比如天地為幕的《黃河大合唱》,比如聯(lián)合國自信勃發(fā)的英文演講,又比如這次龍舟比賽的群情激昂,“伴隨這檔節(jié)目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不知道流了多少的淚,但這個過程就是可以觸動你內心的柔軟,不知道當時讓人流淚的到底是哪一種情感。我們往往需要一種儀式感,去喚起崇高、神圣、莊嚴和感動的感覺,這種體驗真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