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妍
某次到村走訪,村黨支部書記談及目前工作現(xiàn)狀,戲謔地說,現(xiàn)在村上干事情不缺關注,不缺項目,唯獨缺“墻”。原來,其村活動中心大門上掛滿各種各樣的牌子,數(shù)一數(shù)竟有十幾塊之多。村黨支部書記說,這還不是全部,由于大門上實在沒有地方,好一些只能掛在屋里面了。一個村活動中心至于掛這么多牌子嗎?答案是,不掛不行!農村黨支部是最基層組織,各行業(yè)系統(tǒng)要開展各類創(chuàng)建、達標、考核工作,往往要求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村一級組織是最終的落腳點,推進工作的過程和成效都要在此得到體現(xiàn),而有沒有機構、掛沒掛牌子就成了最顯而易見的工作了。
類似現(xiàn)象在基層不勝枚舉,且還有創(chuàng)新,F(xiàn)代通信和社交工具本來提升了工作效率,但在形式主義的拉拽下,反而成了加重基層負擔的幫兇。有的干部手機上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加起來十幾個,消息不斷,如果翻看不及時,很容易錯過重要通知;有的微信工作群成“秀場”,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要拍照展示。有干部反映,每天花在回復處理各類微信群上的時間少則半個鐘頭、多則個把小時。一些地方為了實現(xiàn)精準管理,推出各類政務APP,讓基層按圖索驥,將各項工作過程圖片、資料上傳進去,作為考核印證內容。有的地方為了盡快出效果,縣里給鄉(xiāng)鎮(zhèn)下任務,鄉(xiāng)鎮(zhèn)給村里下指標,而村一級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干部屈指可數(shù),只好每次請人代操作。
事有度,過猶不及。“牌子滿墻”、“轟炸式消息”、“多元化APP”……出發(fā)點都是為方便群眾辦事,更好地服務群眾,但由于過度強調過程管理,顛倒工作目的與手段,導致基層干部大量精力耗費在了無謂的事務上,更損害了基層組織和干部的形象、公信力。這些問題表面看是形式主義作祟,其實根子是官僚主義。上級機關不考慮基層人力、物力的客觀條件,不切實際地在形式上提出過高要求,甚至是輪番轟炸、層層加碼,自然導致基層左右為難、被動應付,在無法完成的情況下往往還會被迫變通處理。
消除形式主義,請從摘掉滿墻不必要的牌子開始。“少點套路、多接地氣”,讓各種牌匾、工作群、政務APP回歸本質,多服務于工作,少服務于形式,牌子該不該掛、圖片要不要傳讓實際工作成效去定奪、去檢驗,真正把基層干部從無謂的事務中解放出來,一步一個腳印地投身到狠抓落實中去。與此同時,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探索使用智慧黨建平臺,依托平臺開展黨員學習在線交流、網(wǎng)上民主議事懇談、網(wǎng)上“三會一課”等,“智慧”只是整合利用黨建大數(shù)據(jù)的手段,推動黨建工作轉型發(fā)展才是“硬道理”。唯有本著管用、好用、實用、愛用的原則,堅持線上線下融合、黨務與政務、服務融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和擴大黨建工作數(shù)字化影響力,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實現(xiàn)“形式主義下墻、智慧黨建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