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宏 馬義平 楊建 )黨員“亮”在線上,支部“筑”在網上,管理“抓” 在手上,積分“存”在云上,服務“貼”在心上,今年以來,漢濱區(qū)老城街道辦事處以建設生態(tài)、宜居、文化、智慧、健康的“五個老城”為目標,探索推行智慧黨建“五在工作法”,以智慧黨建為軸心,轄區(qū)黨組織為驅動,構建區(qū)域共建和基層社會治理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黨員“亮”在線上
58歲的老黨員劉登榮兼職社區(qū)“五老”一職,多次調解鄰里糾紛,被漢濱區(qū)政法委評比為金牌調解員。在老城街辦,像老劉這樣的“明星”黨員的事跡,通過一部手機都可以隨時翻閱。
“智慧黨建”系統(tǒng)平臺設立了智慧黨建、黨員考核管理、黨員民情直通車3個子平臺、12個二級板塊,與微信群、QQ群形成三位一體工作平臺。黨員群眾注冊登陸后,可隨時了解黨組織推送的各類資訊、黨建工作動態(tài)和服務信息。進入“黨建新聞”平臺,點擊“網上學院”和遠程教育,廣大黨員群眾可打破地域、時間限制,進行“點菜式”自主學習,并開展網上學習測試活動。“智慧黨建”平臺就是一個“指尖上的課堂”,廣大黨員通過網絡碎片化時間學習,實現學習教育的常態(tài)化。
支部“筑”在網上
現在在老城辦,各級黨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信息,全都從“智慧黨建”平臺發(fā)布。平臺設置了支部活動、特色品牌、黨員風采、理論宣傳板塊,展示黨的形象,傳播黨的聲音,推動基層黨建工作。
黨員通過網上組織生活進行互動交流、發(fā)表意見建議、參與調查評議,積極履行黨員義務,行使黨員權利,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破解了流動黨員管理難、參與支部活動難等問題,做到黨員流出不失聯(lián),流入多關聯(lián)。在“特色品牌”模塊,各黨組織可以將自己打造的品牌特色“亮曬”出來,學習借鑒共同提升。如老城辦探索的“五化五抓”城市黨建工作新機制;西大社區(qū)黨支部打造的“四點半課堂”、“支部+網格化管理”、培新黨委試點、“支部+棚戶區(qū)改造”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鼓樓離退休黨支部“1+4+服務”模式;鼓樓社區(qū)黨委“1355”工作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形成了支部間“比學趕超”的良性局面。與此同時,推動黨建服務項目化,由區(qū)域內各黨支部認領創(chuàng)建,如創(chuàng)辦“梁家河自習室”傳遞正能量、“黨支部聯(lián)建”推動“五城聯(lián)創(chuàng)”工作、黨建引領“三治”融合促發(fā)展等,不斷凝聚黨支部發(fā)展合力。
管理“抓” 在手上
東關竹集街大學生黨員劉哲,畢業(yè)后在西安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上班,平時工作忙很少回家,他關注“智慧老城”公眾號后,將自己注冊在東關社區(qū)黨支部,成為一位在線不在家的黨員。社區(qū)發(fā)出公益活動,他參加不了便在朋友圈幫忙轉發(fā);支部通知學習,他就利用工作之余自學,撰寫學習心得體會,在線上與大家一起分享,“感覺自己身在集體中沒有‘失聯(lián)’”,這是他的真實感受。
從跑路到網路,老城辦“智慧黨建”服務平臺改變了傳統(tǒng)的黨建服務方式。登錄系統(tǒng)可通過點擊電子地圖了解所屬基層黨組織的地理坐標等信息,流動黨員不管流動到哪里,都可與所屬黨組織進行在線聯(lián)系。連接“轉移組織關系”服務,黨員可以提出轉移組織關系申請,輕松完成組織關系轉移;在“交納黨費”模塊,黨員在線交納黨費,并可隨時查看歷史繳費記錄。廣大黨員還可通過“智慧黨建”平臺相應功能板塊,將自己聯(lián)系包抓困難群眾、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等情況,隨時隨地通過文字、圖片向黨組織提交,做到資料網上留存展示。通過一部手機,黨員即可與黨組織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完成以往需要往返多次、花費許多精力才能辦理的事項。辦事處依托平臺對黨組織、黨員及各類活動的大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及時掌握黨組織和黨員的各種情況和意見建議,最大限度地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決策的科學性。
積分“存”在云上
梅福俠,是一位熱心社會公益的退休老黨員,自去年四月份實行黨員積分制以來,除了參加社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掃外,還在關愛孤寡老人、“三會一課”演講中獲得了加分。從“智慧老城”公眾號上查閱,短短一個月時間,她的自選項累計得分就達15分。她信心滿滿地說,要率先走完定清單、領服務、累積分、兌獎品“四步曲”流程,她的目標是領到一個電飯煲,送給自己結對幫扶的“連心戶”。
老城辦把轄區(qū)黨員和共駐共建單位黨員納入黨員積分制和紅黃榜管理,結合“亮牌對標爭先鋒”主題實踐活動,支部按照日常表現和服務加分情況對黨員進行積分,按照“一月一登記、一季一匯總、半年一公示、年終一總評”的方式進行管理。對得分90分以上的黨員上“紅榜”,進行表彰獎勵,對積分少于60分以下的黨員上“黃榜”,要求黨組織進行幫扶幫教、組織處理,引導黨員認真履行義務、遵守紀律、發(fā)揮作用。通過網上黨員手機領崗服務、在線查詢積分、定期亮曬紅黃榜環(huán)節(jié),充分挖掘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內生動力。探索獲得的積分可兌換獎勵或服務,領崗活動從被動變主動,積分制從單一到綜合,進一步激發(fā)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主觀能動性,為打造區(qū)域化黨建格局夯實了基礎。
服務“貼”在心上
西大街社區(qū)黨員兼網格長張忠英走訪內環(huán)路王念珍家時,發(fā)現她一個人照顧兩個癱瘓殘障人,生活困難。張忠英立即掏出手機,點開“智慧老城”官微平臺,將這一訊息通過“民情直通車”上報……恰巧街道辦正在組織貧困戶排查,及時幫王念珍解決了臨時困難救助。
老城辦做強10個智慧平臺建設,做實67個一級網格,做細432個二級網格,利用平臺和手機搭建起黨員和黨組織緊密聯(lián)系的橋梁。每個網格由黨小組或黨員先鋒崗帶領網格員,每天手持移動終端設備入格巡查走訪,收集社情民意。大到街巷治安聯(lián)防、小到家里水電維修,能現場解決的第一時間解決在家門口。不能解決的,通過智慧平臺發(fā)現、上報、分流、處理、反饋,采取閉合的工作流程,將群眾反映的各類急事、難事力爭在一刻鐘內妥善處理和解決。黨員直接參與上報和處理事件被納入積分制考核,實現了日常工作、領崗服務之外的個人積分,實現了黨員服務和群眾訴求的有效對接。
“智慧黨建”連接有陽光政務、民情直通車、家庭醫(yī)生、智慧123、你點我辦、社區(qū)之窗“智慧老城”模塊,將就業(yè)、社保、養(yǎng)老、醫(yī)療、城市創(chuàng)建等6大類25多項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事項,全部集成上網受理。居民掃碼關注后,通過手機編輯提交相關內容就可以發(fā)送到平臺,平臺及時將信息整理分類,直接向社區(qū)或部門統(tǒng)一分流任務,并限期辦結,為了調動群眾上報信息的積極性,辦事處會根據上報有效信息進行10至200元不等的獎勵,2018年以來已受理解決網上平臺重要事件263條。
“接受西大街社區(qū)招募的農商銀行黨員魯力、漢濱區(qū)第一醫(yī)院黨員海華領崗‘治安巡邏員’后,在工作之余帶上紅袖章走上街頭巡查安全;流動黨員劉哲把自己撰寫的學習平‘語’近人心得體會發(fā)布在了智慧黨建交流專欄,交流和共享激發(fā)了東關社區(qū)支部成員的學習熱情;通過參加街辦黨工委組織的‘黨建帶婦建’演講比賽,退休黨員梅福俠又為自己增加了3個積分……”如今,通過智慧平臺,老城轄區(qū)的黨員們的黨支部生活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改變,感覺與群眾更加貼近了,與組織聯(lián)系更加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