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颯
每天上午9點半,漢濱區(qū)江北街道前張嶺社區(qū)干部和社區(qū)獨居老人,都有一個不見不散的約定。
這個約定,其實是通過安裝在老人家里的攝像頭,社區(qū)干部每天定時、挨個跟社區(qū)內的獨居老人打招呼。聊的都是一些“起床了沒?”“能聽到我說話不?”這類家常話。雖是家常話,卻溫暖了獨居老人的心。這是我市新民風建設的成果體現(xiàn),更是弘揚孝老愛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之舉。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浩若煙海、博大精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其中孝義文化更是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新民風建設,讓孝義善舉不斷融合現(xiàn)代社會特點,植入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金州大地孝義文化獨具特色的華彩篇章。
市委五屆五次全會通過《中共安康市委關于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上建設崇德向上幸福安康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孝義善舉培育工程,提升道德感召力”,明確“要讓孝義善舉、家國情懷成為全市干部群眾的共同精神追求和自覺行動”,將新民風建設進一步升華。
放眼全市,一個個孝義善舉行動,一條條培育措施,正匯聚成涓涓細流,為聚力建設幸福安康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yǎng)。
弘揚孝義善舉 匯聚道德力量
漢濱區(qū)關廟鎮(zhèn)由轄內關帝廟而得名,關羽自古都是忠義、神勇的化身,孝義文化在關廟鎮(zhèn)源遠流長。走進關廟鎮(zhèn)文化村,“愛心食堂”里歡聲笑語不斷。“村里的飯做得好,吃得可口。”“這事辦得好,我們少勞神,還能吃現(xiàn)成的。”……提起“愛心食堂”,老人們個個豎起大拇指。
為解決村里70歲以上獨居和留守老人的實際困難,文化村村委會和鄉(xiāng)賢“五老”一起商量,在村里六、七組集中一個“點”來解決問題,通過愛心食堂把互助養(yǎng)老模式拓展開。
村里的“五老”李輝智介紹:“村上采取了‘三個一點’的辦法,自己出一點、社會捐一點、政府給一點,采用自愿不強制的方法,讓老年人從吃飯這個小事上感受到溫暖。”
據了解,關廟鎮(zhèn)還爭取區(qū)級資金,在獨居老人家門口安裝攝像頭,同時在村級設立視頻通話區(qū),由幫扶干部幫助不會智能手機的老人與在外打工的親人聯(lián)系。
在文化村,新民風體現(xiàn)在村民素質的養(yǎng)成和提升;在關廟鎮(zhèn),孝義成為全鎮(zhèn)的“文化IP”。就全市而言,孝義文化建設成為打造安康城市新名片、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一項重要舉措。
記者了解到,為引導群眾堅守尊老愛親、行孝盡孝的倫理道德,擔當義不逃責、奉獻社會的責任,養(yǎng)成以誠相待、以信為本的良好品質,發(fā)揚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的善行義舉,我市圍繞人人可為的“孝老愛親”抓起,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盡孝”活動,關心父母,關愛留守老人,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孝老的良好風尚。
此外,圍繞“重諾守信”,廣泛開展誠信建設活動,推動全市上下重規(guī)則、守契約、講信用、言必信、行必果。進一步完善村(社區(qū))規(guī)民約,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四會”組織,充分發(fā)揮村(社區(qū))道德評議會作用,構建“群眾說、鄉(xiāng)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規(guī)范化工作體系。同時,把踐行孝義善舉納入依法治理工作重要內容,建立懲戒失德行為的長效機制。
強化宣傳教育 孝義豐潤人心
走進安康市初級中學清廉學校文化長廊,以傳統(tǒng)孝義文化為重點的版塊格外醒目。據介紹,今年5月,市初中清廉學校文化長廊如期建成。文化長廊分三個板塊,第三板塊以孝義文化為重點,著力引導學生孝老愛親、尊敬師長;以安康新民風為重點,著力引導師生踐行“誠孝儉勤和”、培育文明新風尚。
為強化宣傳教育,除了各學校建立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長廊,全市還建設好人長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主題社區(qū)及安康家風館、安康好人館9處。每年春節(jié)期間走訪慰問生活相對困難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先后邀請200余名道德典型參加重大活動,在全社會充分彰顯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良好風尚。
與此同時,綜合運用宣講報告、事跡報道、文藝作品、公益廣告、主題展覽等多種形式,宣傳先進典型的突出事跡和時代精神。
7月31日,“聚力建設崇德向上的幸福安康”匯報宣講拉開了全市“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系列宣講活動的帷幕。宣講臺上,7位青年宣講員圍繞主題,講得精彩;臺下,200余名觀眾聽得入神。照顧癱瘓母親8年的陳善記、悉心照顧岳父母的沈蘭忠、勇救摔倒老人的“的姐”張學英、拾金不昧的服務員趙廣勤……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句句樸實真誠的話語,匯成直抵人心的共鳴。
共識在進一步凝聚,思想在進一步升華。當前,我市把弘揚踐行孝義善舉貫穿到道德建設全過程,迅速融入市民公約、村規(guī)民約、學生守則、行業(yè)規(guī)范、單位制度。同時,立體化矩陣式宣傳孝義文化、傳播孝義善舉。按照規(guī)劃,將在今年12月底前制作一部孝義文化宣傳片、一批孝義文化公益廣告、整理一批家風家訓、推出一批富有時代內涵的宣傳標語,在電視、廣播、網絡和戶外LED大屏、出租車宣傳屏、公交車載電視等宣傳平臺全覆蓋滾動播出,在主要交通干道、廣場、景區(qū)、學校、居民小區(qū)等場所全覆蓋設立固定宣傳標識;2024年6月底前編制一套孝義文化鄉(xiāng)土教材和一批文學、曲藝、戲劇、書畫、攝影等孝義文藝作品,定期組織開展征文、演講、歌詠等比賽,廣泛開展家規(guī)家訓“掛廳堂·記心堂”和“講述我的家風情懷”活動,持續(xù)開展“孝義新風進萬家”活動,引導教育廣大群眾禮敬孝義文化、弘揚傳統(tǒng)美德。
培育安康“好人” 形成孝義風尚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你選擇了堅強;當生活的重擔壓在肩頭,你挺直了脊梁!你用滿腔溫柔,傳承炎黃子孫人性的光輝;你用親情守護,點亮安康人民心靈的燈塔。你帶給我們的感動無以言說,孝義安康因你而感動!向你致敬!”
7月27日晚上,嵐皋縣嵐皋廣場雖然飄起了細雨,但絲毫沒有影響2023年第一期“安康好人”發(fā)布活動的熱情。致敬詞宣讀結束,獲得孝老愛親“安康好人”的陳乾坤、巴運娥、譚文山、李海霞、胡長芳、張治芳6人走上舞臺,全場一片歡呼。同期,共有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yè)奉獻5大類30位身邊好人上榜,F(xiàn)場還向“安康好人”贈送了禮遇通行證、嵐皋旅游大禮包,10位代表聘任為“德潤安康”宣講員,舉行了文明火炬?zhèn)鬟f。
這次活動以及對“安康好人”的嘉許禮遇,正是我市近年來以文明培育提升道德水準,不斷提升城鄉(xiāng)文明厚度,以宣傳各類道德模范弘揚社會正能量的體現(xiàn)。我市通過認真貫徹落實“兩個綱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注重典型示范帶動,深入開展道德典型學習宣傳和關愛禮遇活動,制定出臺安康市道德模范《評選表彰辦法》《禮遇關愛實施辦法》《榮譽稱號管理暫行辦法》,從機制上確保先進模范立得住、樹得牢、叫得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3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63人榮登“中國好人榜”,52人榮獲陜西省道德模范及提名獎,151人榮登“陜西好人榜”,254人獲得市級道德模范及提名獎,宣傳發(fā)布“安康好人”383人,褒獎宣傳“凡人英雄”58人。
據介紹,下一步我市將深化“弘德安康”建設,開展孝義文化示范鎮(zhèn)示范村創(chuàng)建,健全先進典型培育選樹制度,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以及孝義之星、孝義之家和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好女婿等評選活動。堅持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示范帶頭作用,推動黨員干部帶頭踐行孝義善舉,移風易俗、節(jié)儉養(yǎng)德、抵制陋習、遠離賭博,形成以黨風帶政風促民風的良好效應。大力弘揚慈善精神、發(fā)展慈善事業(yè),教育引領群眾積極參與扶弱助殘等社會公益事業(yè),增強社會責任感,力促從安康“好人”到“安康人好”的轉變。
孝義文化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情感,我市緊扣新時代孝義內涵,把孝義文化作為城市治理和建設的重要精神資源,讓“孝義善舉、家國情懷”深植人心,“崇尚誠信、弘揚正氣”融入社會,“明理知恥、崇德向上”成風化俗,為建設崇德向上幸福安康提供精神動力、道德支撐和強大正能量。
閱讀往期:
文明風正勁 舉目幸福景——我市加力建設崇德向上幸福安康系列報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