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湖南衡陽縣縣城53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叫做界牌的小鎮(zhèn)。它坐落在南岳衡山西麓,盛產(chǎn)瓷泥、瓷器,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曾被譽為衡陽縣的“小香港”。隨著近幾年湘南陶瓷產(chǎn)業(yè)的部分萎縮,一部分農(nóng)村居民外出打工謀生。12歲女童小雯(化名)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
幾天前,小雯在放學路上,將自己放了毒藥的可樂遞給了同學小霞、小林(均系化名),二人喝下后中毒身亡。
目前,小雯已在監(jiān)護人、老師的陪同下,向警方供述投毒殺人事實。同時,通過對投毒工具等進行DNA、指紋等鑒定,小雯作案證據(jù)鏈也已被證實。
記者日前赴界牌鎮(zhèn)實地調查,試圖還原事件真相。
還原
貧困差生家庭缺陷
同樣的“標簽”,讓她們成了彼此“唯一的朋友”
小雯和小霞,是界牌鎮(zhèn)某小學六年級同班同學,都來自貧困的低保家庭。
小雯的父親在外打工,母親5年前離家出走,留下她和兩個妹妹,與85歲的爺爺、74歲的奶奶共同生活。
在辦案民警和周邊鄰居眼里,由于復雜的家庭原因,爺爺奶奶并不太疼愛小雯這個可能“沒有血緣的孩子”。除了上學,小雯還要承擔做飯、洗衣、照顧妹妹等家務。
小霞和小林是一對親姐妹,小霞13歲,小林7歲。59歲的父親老湯是個職業(yè)農(nóng)民,在村里務農(nóng)養(yǎng)家,每個星期到鎮(zhèn)上見女兒們一次。村小撤點并校后,為了讓孩子念書,47歲的母親帶著小姐妹租了一個簡單的雜屋,在鎮(zhèn)上讀書、生活。
然而,母親是個智障患者。在老湯眼里,她總是把自己和兩個女兒“照顧得烏七八糟”。
3個孩子,不同的家庭境況,同樣的慘淡光景。
在班主任肖老師的印象中,小雯和小霞成績一直是倒數(shù)一二名,都穿得臟兮兮的,與其他孩子交流很少。其中,小雯尤其沉默自閉,肖老師曾試圖通過聊天等方式走進她的內心世界,但“非常艱難”。
貧困、差生、家庭缺陷——近乎相同的“標簽”,讓小雯和小霞成了彼此唯一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