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如果你想用手機蹭個wifi(無線網絡)信號,商場、咖啡館等公共場所或許是個好地方。但這樣的行為很危險,請千萬要小心。因為你有可能掉進黑客精心設計的“陷阱”,只要幾分鐘,你的互聯網賬戶信息就有可能泄密。
近日,公安部發(fā)布消息,提醒以下8種行為很容易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引發(fā)關注。昨天,西安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楊嘉通過本報提醒市民,面對這8種行為時,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
1、網絡購物謹防釣魚網站。
楊嘉說,民警經常能接到市民相關報警,稱自己的銀行卡被莫名其妙的刷了一筆錢,造成財產損失,“很可能是受害人在使用支付寶時,留下相關的蛛絲馬跡,讓犯罪分子找到了可乘之機。”她提醒,網購時一定要核實網站的域名是否正確,對于彈出來的窗口和相關鏈接,一定要謹慎點擊。
2、身份證復印件要寫明用途。
辦理手機卡、各類考試報名等地方,經常需要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楊嘉提醒,一定要在復印件上再次注明“復印無效”,也可以寫上“此復印件僅供XX用途”等,切勿隨手丟棄。
3、微博、朋友圈發(fā)照片,一定不要透露個人信息。
“犯罪分子可以根據照片中透露出來的任何蛛絲馬跡,了解到你的名字、家庭住址和單位等。”楊嘉說,在社交網絡中,盡可能避免透露或標注真實身份信息。
4、快遞單、銀行憑條等不要亂丟。
幾年前,廈門一位女白領在家中被害,犯罪分子正是通過網購時的快遞單,入室搶劫,將受害人殺害。楊嘉告訴記者,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快遞單、銀行憑條等,如果不經意扔掉,可能會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5、謹慎填寫問卷調查。
上網時,經常會碰到各種網絡“調查問卷”,有的要求填寫個人電話,有的甚至要填寫收入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
“如果你對對方知根知底,也知道發(fā)放問卷的目的,那么你可以填寫。”楊嘉提醒,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認真核實對方的身份,不要貿然填寫。
6、個人簡歷不要過細。
很多人有網上投簡歷的經歷,每一項都寫的很具體,楊嘉提醒,一般情況下,簡歷中不要過于詳細填寫本人具體信息,比如家庭住址、身份證號。
7、朋友圈“曬娃”多留意。
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曬娃”,楊嘉告訴記者,曬照片時,一定要謹慎,不曬包含個人信息的照片,要通過設置分組來分享照片。
8、公共場所免費wifi有漏洞。
西安不少商場有自建的WiFi,且不設密碼,可以輕松接入。殊不知,這種wifi有漏洞,有隱患,極易給犯罪分子提供偷窺用戶隱私的渠道,“比如你在免費wifi狀態(tài)下使用了手機支付行為,犯罪分子很可能就會破譯出你的用戶名、支付寶密碼。”(記者 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