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隨著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消減,電費、水費等生產成本的上升,以及越來越嚴格的環(huán)境管制,目前大部分“中國制造”正向非洲開始大遷徙,這也是中國對外投資的下一個階段——投資制造業(yè)。
而之所以選擇非洲,一是因為當地有龐大的廉價勞動力。雖然目前非洲當地職員的操作熟練度和生產效率較低,據世界銀行稱,他們的生產效率只有中國工人的一半,但是當地人的工資只是中國當地職員的1/10。企業(yè)可以用更多的雇傭人數來彌補生產效率的差距,例如位于南非開普敦的中國家電企業(yè)海信也是雇傭了兩倍以上的職員來達成生產目標。
二是因為可以借“非洲制造”之名,繞開美國和歐洲等國家為牽制中國給制定的各種規(guī)制,目前已有中國廠商將非洲生產基地作為歐洲和北美的銷售基地。
三是非洲不僅可以成為生產者,而且還有成為消費者的潛質。全世界發(fā)展迅速的10個國家中6個國家都在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增長率也將超過10%。而且這里人口眾多。尼日利亞人口為1.7億人,埃塞俄比亞為9600萬人。根據報道,中國服裝出口企業(yè)將裝滿服裝的集裝箱出口到埃塞俄比亞,結果在兩周內就銷售一空。與此同時,由于非洲國家的經濟活動人口的近80%都在從事第一產業(yè),已具備開展勞動集約型制造業(yè)的條件。
事實上,非洲市場如同三十年前的中國,其渴望外資投資,積極促進國家的發(fā)展,以實現(xiàn)當地產業(yè)結構的改善。雖然,近段時間出現(xiàn)了非洲在華的私人企業(yè)家、國有企業(yè)員工的回流,以及近一兩年來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同比下降的現(xiàn)象。但是從中長期來看,在中非互惠互利的模式下,“中國制造”的大遷移還是會繼續(xù)進行下去,非洲將逐步成為新的制造基地和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