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 劉萬里
母親在,家就在。自母親得了老年癡呆住進老年公寓后,父親為了照顧母親也住了進去,老家的房子就空閑了下來。身在異鄉(xiāng)的我頓時覺得這個老家已支零破碎了,再也吃不到母親親手做的飯菜了,再也見不到那種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情景了。
母親20歲就嫁給我父親,那時爺爺已病逝了,20多歲的父親在外地工作,上面有多病的大哥和奶奶,下面還有四個年幼的弟弟和兩個妹妹,最小的才2歲,任勞任怨的母親就照顧著這個大家庭。
母親心靈手巧,特別是她做的布鞋,在方圓幾十里都有名,那時村里有姑娘出嫁都要請母親給她們做布鞋。但現(xiàn)在留在我記憶里最深的還是母親的廚藝,母親做的飯菜特別好吃,在我們山村里特別有名,特別是梅干菜蒸肉、豆瓣醬炒肉和豆腐乳是我家的“三寶”,至今還留在記憶深處,時時勾起我的鄉(xiāng)愁。
小時候,我生活在山里,缺大米,主食一般都是紅薯土豆苞谷南瓜,最不缺的就是蘿卜和白菜,母親常把蘿卜葉子清洗曬蔫后,切細撒鹽用手揉搓,等滲出汁液后放入密封容器,放一層撒一層鹽,放十天半月,取出曬干即可,吃的時候用清水泡發(fā)。當然母親有時也用椿芽做干菜,椿芽做的干菜有股淡淡的香味,這也是我最喜歡吃的,特別是到逢年過節(jié),梅干菜蒸肉,一碗上桌,熱氣裊裊,撲入鼻孔,直叫人垂涎欲滴。我和妹妹幾個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搛肉嘗起來,入口即化,渾身舒服,等母親上桌時,肉已被我們一搶而空,只剩下梅干菜了,但母親不生氣,總是面帶微笑地說:“你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多吃點。”
除了梅干菜蒸肉外,我們的下飯菜還有豆瓣醬。母親每年都要在山坡上種胡豆,母親種胡豆主要是做豆瓣醬。胡豆成熟后,母親就把曬干的胡豆放在辣窩里,一點一點把它們搗成兩半,然后在鍋中燒一鍋清水,加入各種香料,等水涼開后,倒入豆瓣中浸泡,賦予豆瓣更多的香料氣息,浸泡幾個時辰后瀝干水分撈出,鋪開撒上白酒和鹽,然后蓋上南瓜葉,等待豆瓣的發(fā)酵。
豆瓣發(fā)酵好后,母親就把菜園里的紅辣椒放在案板上剁細,再加入老姜、青花椒和鹽,然后跟豆瓣充分攪拌均勻,讓所有食材充分融合,然后裝進壇子里,在壇沿上倒上水,阻斷豆瓣與空氣的結合。一壇豆瓣醬就這樣制作成功了,一個月之后就可品嘗壇中的美味。
有了豆瓣醬,我們吃飯就胃口大開,不僅我和妹妹喜歡吃,父親也喜歡吃,有時沒有菜我們就用豆瓣醬拌米飯拌面條,吃得津津有味。父親喜歡吃回鍋肉,但他常年工作在外,一年難得回來幾次,父親每次回來,飯桌上就少不了豆瓣醬炒肉這道菜,我們也跟著沾光。
記得小時候在漩渦小學上學,家離學校較遠,母親每天早晨聽到雞叫聲就起來給我們做早飯。記憶里最深的還是母親每天早上給我們下面條,菜就是豆瓣醬,用豆瓣醬拌面的味道至今還留在記憶里,如今想來非常美好,感覺那就是世上最好吃的最美味的面條。
每年過年前,母親也做豆腐乳,我們叫它紅豆腐。母親每年過年前都要做幾磨豆腐,純手工制作,黃豆是自己種的,就連水都是井水,那時沒有打漿機什么的,全靠石磨磨。制作豆腐時,幾乎全家人出動,奶奶和姑姑就成了幫手,推石磨把黃豆磨成漿,然后在鍋里燒水煮,煮好的豆?jié){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喝幾大碗。豆腐做好后,還要經過幾道工序,讓豆腐上長出霉毛、加鹽姜花椒等腌制、加紅辣面裝瓶,然后再密封腌制,一道質地細膩、鮮美適口的豆腐乳就制作成功了。特別是每次吃完飯后,我們就用鍋巴夾豆腐乳,如今想來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離別故鄉(xiāng)久了,如今再也吃不到母親做的那種味道了,過去的一切再也回不去了,但母親的味道一直留存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