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朝林
爺爺說,東方有條江,江邊有座城,城靠一座山,江清城美山巍峨。
打那時起,我就向往東方的那江、那城、那山。
一個清明節(jié),軟軟的細雨飄著。我以少先隊員的身份參加香溪洞烈士陵園祭奠活動。
走進安康城,一切都是新鮮的,漢江大橋,南北飛躍。悠悠漢江,從西天幽谷中飄來,在這兒彎成一枚亮晶晶的上弦月,扣住了山城,把山城分成江南、江北和成東、西二關。山城縱橫,街巷深深,商鋪連接,人來人往,叫聲不絕,我睜大好奇的眼睛,東瞧西看。七里溝、西關、水西門、東關,都是碼頭,泊著一艘艘帆船,在綠綠的江邊擺動,從漢江下游上來幾葉帆船,纖夫的號子在江面上飄蕩。站在橋面,依稀可見清水中群群游魚。輔導員老師說,這是漢江,長江的長子,流到下游就與母親河長江匯合,攜子一起走向大海。我們向往著大海。
默哀,宣誓,聽老戰(zhàn)士講血戰(zhàn)牛蹄嶺的故事,細雨打濕隊旗和胸前的紅領巾。東邊朦朦朧朧的山嶺,就是牛蹄嶺,這片革命英雄鮮血染成的熱土,就在漢江的足下。
巍巍牛蹄嶺,佇立云霧中。
秦巴明珠安康,群山環(huán)抱,漢水穿城。南依群山起伏的大巴山,北吻奔流不息的漢江,東挽悠悠黃洋河,俯靠魏巍牛蹄嶺。
如今拜訪牛蹄嶺。貌似牛蹄而得名的牛蹄嶺,由大、小兩座山嶺構成,兩嶺遙遙對峙,形成了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安康南大門。
撇下公路走山路,體會當年戰(zhàn)士沖鋒的艱難。攀山道,扯荊棘,爬上小牛蹄嶺。我擁抱一塊巨石,這是英雄的靈魂。
攀上大牛蹄嶺,立嶺端,腳下萬山小,山翠、天藍、云祥。此時山山嶺嶺的映山紅,開成一叢叢朝霞,浮在綠山上,“七里香”串成一朵朵白云,映照著牛蹄嶺紀念碑上英雄的靈魂。一條條繞山公路,一條條盤山巨龍,掩映在叢林中,繞出富庶的安康。
大牛蹄嶺的遺址,戰(zhàn)壕縱橫,曲曲折折;摧毀碉堡,依稀可見;置身此地,耳邊響起隆隆的槍炮聲。
這片英雄鮮血染紅的土地,生活著勤勞的安康人,他們繼承發(fā)揚紅色精神,改變安康舊模樣。
20世紀50年代,豪邁的安康兒女,在安康萬人興修八一水庫的工地上,唱出了“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氣吞山河《我來了》的壯麗詩篇,這首刻在水庫的山崖上的詩,賡續(xù)紅色血脈,閃耀著紅色文化的光芒,唱響大江南北。
上世紀70年代,勇敢的安康兒女,動用85萬鐵道兵、學兵和民兵,排萬難,流血汗,發(fā)揚勇于犧牲、奉獻青春的“三線精神”肩挑手拿,日夜奮戰(zhàn)“三線”上,開辟襄渝交通大動脈,讓主席睡上了安穩(wěn)覺。
1983年7月31日,在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災后的廢墟上,敢做“拓荒牛”的安康兒女,又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拓荒牛”的贊歌。洪后的安康城,在安康兒女智慧的手中日新月異,廢墟上雙手捧出一個新安康城。
進入新時代,在這片英雄鮮血和漢江清流澆灌這片熱土上,敢做“時代弄潮兒”的安康兒女,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共建時代的新安康:漢江二橋、三橋、四橋的貫通,讓江南、江北成為一座江南風韻的水上城,夜色中的安康水城,霓虹燈閃爍,多彩的漢江把安康連成一串璀璨的夜明珠,映照著一派吉祥的星空;二黃廣場、龍舟文化園、漢江公園、香溪文化園、牛蹄嶺紀念館,成為安康人民重溫革命歷史、享受幸福生活的好去處;西康高速、十天高速和安康新機場的相繼建成,讓這片英雄的山城、漢水繞過的山城、鑲嵌在魏巍秦嶺蒼茫巴山澗漢水之濱的秦巴明珠城,連接外面精彩的世界。漢江安康段下游的水電站旬陽市水電站關閘蓄水后,江水漫延至安康一橋下,從一橋到四橋黃洋河口的奠安塔,形成了水波粼粼的汪洋的湖面,穿越山城的漢江成為一片靜湖,臥在山城中央,呈在牛蹄嶺山麓,成為一顆水上明珠,閃耀著時代的光芒。正在修筑的西康高鐵,將成為包(頭)海(口)高速鐵路的一部分,加速了安康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新時代步伐。
安康兒女,秉承“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發(fā)展指向,敢做“時代浪尖兒”,用英雄斷腕的氣魄保護好這方青山和秀水,做好新時代美麗中國的“安康答卷”人,讓“一泓清水永續(xù)北上”成為安康兒女肩頭上扛起沉甸甸的時代重任,讓牛蹄嶺之戰(zhàn)犧牲的英雄宛如燦爛的星辰,以及建設安康犧牲的無數個先烈的英靈,看這顆明珠般的時代新城,永遠浮在山青、水碧、天藍、云白、土凈之漢水之畔。
回望英雄的鮮血染過牛蹄嶺、安康城,綠山簇擁,群樓林立,漢江之畔是條長長的綠綢緞,浮著一顆晶瑩的明珠,閃爍著新時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