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性网站视频,91视频国产一区,国产欧美日本在线,91caopeng,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91在线

  •  聯(lián)系電話:0915-3356512
  •  投稿郵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補鞋匠的紫陽情結(jié)
2021-03-10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 劉全軍FBN安康新聞網(wǎng)

今年農(nóng)歷正月初十上午時分,我接到快遞小哥的電話,說有一份快遞需要簽收,正巧我又不在家,便隨口說:“放到老王補鞋攤子那兒。”回家途經(jīng)巷道時,老王喊了我一聲,笑瞇瞇地把快遞交給我,我道了一聲謝,他說:“客氣啥子喲。”FBN安康新聞網(wǎng)

老王的補鞋攤子擺在紫陽縣城主街道東邊朝南的一個寬敞的人行巷道角落,周邊聚居著上百戶人家,都和他熟套。有時快遞到了人不在家,都寄存在他那里。他那個補鞋攤子就成了快遞義務(wù)寄存點,從來都沒出過差錯。FBN安康新聞網(wǎng)

老王名叫王大林,今年56歲,原籍四川廣安市人,靠補鞋這門老手藝營生,在紫陽已經(jīng)生活了30余年。“我喜歡紫陽,我早就把紫陽當(dāng)成家了。”說起紫陽情結(jié),老王喜形于色,儼然已把自己當(dāng)成土生土長的紫陽人了。FBN安康新聞網(wǎng)

一個四川人背井離鄉(xiāng)到他鄉(xiāng)謀生,一定有說不明的苦楚和道不完的艱辛。老王家在農(nóng)村,一家5口人,父親身體不好,基本喪失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重?fù)?dān)都落在母親一人身上,日子過得不像日子。自食其力減輕家庭負(fù)擔(dān)成了老王迫切的愿望。1985年正月初一,老王背著20斤米,懷揣8元錢,決定跟隨同村的幾位老鄉(xiāng)到紫陽縣謀生路。走到廣安市,滯留了幾日,身上的錢已買不起一張火車票了,只好留在原地半月,靠打零工掙了30元錢,才乘火車去紫陽。FBN安康新聞網(wǎng)

“到了紫陽,我就感到親切,像是到了家一樣。先到縣城逛了幾個來回,又到漢江邊玩了一陣子。這個地方青山綠水,人都熱情隨和,加上方言相通,就像是見了家鄉(xiāng)人一樣。”老王由衷地說。FBN安康新聞網(wǎng)

上世紀(jì)80年代中期,一些毗鄰的四川人通過投親靠友來到紫陽縣闖蕩,立足之后又帶一部分老鄉(xiāng)來到了紫陽。在這些人當(dāng)中,有點頭腦的人靠做生意和小包工起家,經(jīng)過多年打拼也有不少成功人士。但大多數(shù)人由于缺少文化和技能,只能以打零工和補鞋為生。當(dāng)時紫陽人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差,穿舊的衣服和鞋子縫補一下依舊實用,過日子正應(yīng)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那句俗話,城鄉(xiāng)市面隨處可見四川人的補鞋攤子,僅縣城就有不下50人靠補鞋掙錢。FBN安康新聞網(wǎng)

老王在火車站附近租了一間簡易棚子先安頓下來,花25元錢買了一架舊式補鞋機、一塊氈布、一個裝滿修理工具的木箱,這是他謀生的全部家當(dāng)。為了避免與老鄉(xiāng)“搶”活計,他背起補鞋機到縣城周邊的農(nóng)村去“轉(zhuǎn)鄉(xiāng)”,走到哪里,天黑就在哪里歇。走到哪家,只要是趕上了吃飯的時間點,村民一點也不嫌棄,熱情招呼他吃飯,他也免費為村民修理破舊的鞋子做為答謝。“紫陽人熱情厚道,在我最苦難的時候給予無私的幫助,讓我永生難忘。”說起那段經(jīng)歷,老王眼眶濕漉漉的,在他看來,每月能掙30多元,又有那么多好心人的幫助,漂泊勞頓的心得到了慰藉。FBN安康新聞網(wǎng)

在縣城待了兩年后,地方混熟了,人也混熟了。老王在橋溝路租了一間簡易民房,總算在縣城有了個容身的“家”,并在縣城中段街道一角擺補鞋攤子,早出晚歸,風(fēng)雨無阻。FBN安康新聞網(wǎng)

因為技術(shù)純熟,收費公道,老王的生意和口碑一直不錯,生活穩(wěn)定了下來。到了上世紀(jì)九十年代末期,老家農(nóng)村爭先恐后蓋起新房,老王的母親生性要強,生怕落人后被人小瞧,下定決心要修新房。修房造物是大事,僅靠修鞋掙點錢只能勉強維持家庭基本生活,老王除了擺攤補鞋外,又跟紫陽一個朋友合伙販賣水果,辛苦打拼了3年,終于在老家修起了磚混樓房,并在老家娶了媳婦,兩口子帶著母親到紫陽安家。FBN安康新聞網(wǎng)

隨著紫陽城鎮(zhèn)建設(shè)步伐加快和城市形象建管水平的提升,城市管理機制不斷完善,老王的補鞋攤子挪動到紫陽中學(xué)對面百梯巷角落,這里人流量大,除了補鞋外,換拉鏈、修雨傘、賣皮帶,能修補的,他都做。“人只要勤勞,總會把日子過好。”老王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FBN安康新聞網(wǎng)

一份堅持,一份執(zhí)著,老王堅守著慢慢消失在歲月中的老營生。當(dāng)年背井離鄉(xiāng)出川到紫陽縣謀出路的青年,如今已進入了知天命的年紀(jì),流年時光在補鞋機“嗒嗒”聲中劃過,印證了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 FBN安康新聞網(wǎng)

(責(zé)編:王子悅)